打生长激素前,家长最常问的5大问题…(建议收藏)
2025年02月14日本文审稿医生 王亚红 西安未央门诊 儿科医师 毕业于陕西省中医药大学,从事儿科临床工作10余年 擅长领域:生长发育迟缓、身材矮小、身高管理、骨龄评估;小儿呼吸系统、消化系统及过敏相关疾病的诊断与治疗;儿童体格检查、营养指导、日常生活护理指导。
近年来,身高似乎成了衡量一个人外貌的重要标准之一 ,因身高问题就诊的儿童人数也在逐年攀升。近期,也有娱乐圈明星公开分享自己给孩子使用生长激素的经历。
随着生长激素(GH)知识的普及,越来越多家长对生长激素治疗也有很多疑问。今天我们就把大家最关心、最常见的问题都列出来,做一次详细的解答,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生长激素的那些事~
打生长激素安全吗?会致癌吗?
安全。
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(rhGH)先后通过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(FDA)和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(CFDA)批准,成为治疗儿童矮小有效的药物。 据多项研究显示,rhGH的整体安全性良好。其中KIGS队列研究显示[1],rhGH治疗生长障碍患儿安全性良好,有14.4%的患者出现了不良事件(AE),但仅有0.2%和1.6%的患者因AE而减量和停药,常见AE(发生率>0.5%)为头痛、脊柱侧弯、上呼吸道感染、关节痛、发热、耳部感染、流感、鼻咽炎,但归类为治疗相关AE的发生率均不超过0.5%。 此外,国外大量的医学研究显示:注射生长激素不会增加无肿瘤儿童新发恶性肿瘤,如白血病、中枢神经系统肿瘤、颅外恶性肿瘤的风险。也就说,自身没有肿瘤的孩子并不会因为打生长激素而长肿瘤[2][3][4][5]。
打生长激素会导致性早熟、 骨龄提前闭合吗?
不会。
在遵循医嘱、合理剂量范围内正确使用药物的情况下,通常不会促进骨骺过早闭合。 生长激素是体内促进骨骼线性生长的激素,它并不具有加速骨骺成熟的效果,而且根据临床研究,没有证据表明生长激素会导致骨骺闭合速度加快[6]。 性激素与生长激素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激素,性激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性器官的发育成熟,它才是导致性早熟和骨龄提前的“罪魁祸首”之一[7]。
打了生长激素会引发糖尿病吗?
不会。
目前研究表明rhGH治疗并不增加1型糖尿病的患病率[8][9],但rhGH长期治疗可降低胰岛素敏感性,增加胰岛素抵抗。 大部分患者血糖处于正常范围,仅少数患者可出现空腹血糖受损、糖耐量异常,多为暂时性,停药2个月后逐渐恢复正常,极少会发展为糖尿病。因此,在治疗过程中,需监测血糖水平,并根据需要调整治疗方案,以确保患者的血糖控制在安全范围内[6][7]。
打了生长激素, 会出现增长不理想的情况吗?
会。
使用生长激素后,有时观察到身高增长不如预期,可能跟与以下因素有关: · 非生长激素缺乏导致的矮小:如果矮小是由于其他非激素缺乏的因素导致,如某些遗传疾病或特定综合征,生长激素可能无效或作用有限。 · 剂量不足:生长激素的疗效跟药物剂量呈正相关,通常剂量越大,效果越明显;随着孩子体重的增加,剂量也应随之增加。
·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-1(IGF-I)水平低下:生长激素发挥效应是通过IGF-1介导完成的,IGF-1的数值反映了体内生长激素的水平,比较理想的用药效果是IGF-1能保持在正常值的高限。 · 治疗依从性:如果在日常治疗中经常忘记或遗漏注射,可能会影响生长激素的疗效。 · 不良生活习惯[9]:如营养不均衡、暴饮暴食、过度摄入高糖高脂食品、睡眠不足或质量差、不爱运动或运动不当等,都可能会影响生长激素的效果。
👉 家长须知:身高增长并不是匀速的,每个月的生长速率可能不同,有时近期增长缓慢,未来可能会快速增长,因此家长不必过于焦虑。另外,每个孩子的生长模式都有个体差异,不应该进行简单比较[6]。
孩子接种疫苗、意外骨折等情况, 要暂停打生长激素吗?
生长素治疗是一个连续的过程,频繁遗漏注射可能会影响治疗效果。因此,在非必要情况下,不建议随意停打生长素。 🟡 孩子生病:如果症状轻微且无发热,或者低热(体温<38.5°C),是可以继续使用生长激素的;如果孩子发烧,体温≥38.5℃,建议暂时停药,等体温稳定后再使用; 🟡 接种疫苗:生长激素治疗并不影响免疫系统正常功能,也不会增加疫苗过敏的风险,所以在生长激素使用期间,只要儿童身体状况良好且没有接种疫苗的禁忌证,可以正常接种疫苗,也可以继续生长激素治疗,无需停药; 🟡 意外骨折:对于意外骨折的孩子,建议停药3~4周,待断处骨痂完全融合后才可以继续用药[7]。
【参考文献】 【免责声明】